近年来,中国十七冶集团营业收入、市场订单、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连年攀升,在中冶集团不断赶先进位。那么如何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用高效的管理,迎接经济持续下行“新常态”的挑战,如何真正实现弯道超车,赶超进位?这是当前摆在公司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课题。
十七冶领导班子清醒地认识到:抓好项目管理提升,抓好项目过程控制,是当前重要任务。公司提出,今年要以“打造优秀项目团队,建设优秀项目经理部”为主题,按照实体精品、过程文明、管理高效、团队优秀的要求,对项目管理进行再优化、再提升。总部机关各部门积极响应,立即行动,由6部门组成的项目过程管理考评组,对3个区域20多个在建大项目进行严格考评,对标检查,努力提升项目履约能力和履约水平。
一、转变观念,站位前移
总部机关各职能部门转变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在管理上采取新措施。站位前移,不仅当“裁判员”,更主动充当“运动员”,用“开源”、“节流”两条腿走路,提高市场开拓能力、资金运作能力、项目经营能力和持续盈利能力。“开源”就是要提高市场开拓和资金运作能力,获取高质量订单。在公司市场订单持续大幅增长的情况下,进一步强化了项目管控,在“节流”上做文章,提高项目经营能力和持续盈利能力。
为保障项目管理的高效运行,使在建项目按照合同要求和中国十七冶集团战略发展方向顺利进行,机关各部门严格执行“24小时工作法”,利用自身的优势,指导帮助基层单位解决问题。对于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及时做好沟通工作,提出问题解决的具体路径、方法和措施,报请公司决策。
二、发现亮点,解决问题
今年3月,公司启动了项目过程管理考核,将项目按照地理位置划分成马鞍山、蚌埠、甘肃、贵州等区域,由公司总经理带队,各职能部门组成的检查组,重点对项目的安全、质量、经营管理、工程进度、团队建设和分包劳务实名制、企业文化等方面进行全面“体检”,并在区域内进行现场对标评比。
检查组每到一个项目,查问题不留情面、找亮点一丝不苟,讲求实效、不走过场。在树标杆的同时,更加注重查找问题和隐患,并对症下药,提出整改意见和整改方法,以降低甚至杜绝项目管理风险,将不利因素消灭在源头。这种工作方式,也是公司深入践行“一线工作法”的重要措施之一,将问题在一线及时解决,杜绝推诿扯皮。
三、样板引路,提升能力
授人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公司总部各职能部门在帮助项目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推广好的做法和经验,提升项目管控水平。刘安义总经理在甘肃区域项目过程考核总结会上曾要求,要通过推出亮点、样板引路,树立一批典型,推选“优秀项目经理部”,并将优秀案例发布在公司网站上,让各项目部学习。
在检查考核中,机关各部门就如何提升二级公司和项目部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水平给予指导。人力资源部在分析各二级公司和项目部在项目团队建设中存在不足及原因的同时,提出了改进路径;技术质量部门在检查中就如何提高工程质量提出了建议;组织文化部在甘肃区域检查后就地开展了企业文化外化及宣传工作培训……这些举措,让项目管理人员受益匪浅。
习近平总书记在《打铁还需自身硬》一文中指出:“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作风建设对于企业来说同样如此,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今年初,中国十七冶集团出台了“四五”发展规划,为公司未来发展定下了基调,绘出了蓝图。十七冶抓住新一轮发展机遇,实现进入中冶集团施工企业第一梯队的“十七冶梦”奋斗目标靠得是每一位员工的齐心协力。我们只有携起手来,在思想上正本清源、立根固本,打造团结进取、求真务实、创新发展、凝心聚力、富有战斗力的管理团队,才能让企业永葆发展活力,实现长富久安。